中原粮仓太难了 7月以来持续高温,全省41%的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!

pump (2) 2025-08-08 09:21:57

【中原粮仓太难了】近日,中原大地被高温炙烤成一片“焦土”。自7月以来,河南遭遇64年来同期最热天气,全省41%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干旱,驻马店、周口、南阳等地农作物受旱面积超176万亩。这场“焖蒸”模式下的极端旱情,让素有“中原粮仓”之称的河南陷入前所未有的保粮攻坚战。“土壤含水量必须维持在70%以上,否则抽雄期的玉米穗会发育不全。”8月5日,驻马店遂平县种粮大户姚新领蹲在玉米地里,手指插入干裂的土缝中测量墒情。他承包的3000亩玉米正值抽雄吐丝关键期,但持续40余天无有效降雨让田块龟裂如蛛网。为保住产量,姚新领自7月6日起启动全人工灌溉,三眼新打机井24小时运转,日均抽水量达300立方米。类似场景在河南多地上演。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,全省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,其中玉米占比超六成。然而,豫东、豫南地区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,周口、驻马店部分站点连续31天无降水,导致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下降3.57米。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,7月全国高温日数达6.1天,河南以18.2天位居各省之首。“当前是玉米穗发育和花生下针膨大的需水临界期,人工干预是唯一出路。”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玉玲指出,持续干旱将导致玉米秃尖率上升30%、花生空壳率增加25%。在周口市,农业农村部门联动水利部门调引沙颍河、贾鲁河水源1.45亿立方米,完成20.94万眼机井排查维修,累计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,但仍难覆盖所有受旱区域。面对严峻形势,河南省政府启动三级应急响应,累计下达2.6亿元抗旱专项资金。这笔资金被精准投向四个领域:应急打井1.29万眼、灌溉设备维护更新、引黄调水工程建设、秋粮叶面肥喷施补贴。在平顶山鲁山县,新打的300米深井每小时出水60立方米,可灌溉200亩农田;在漯河市,政府为农户提供50%的滴灌带购置补贴,推动节水灌溉覆盖率提升至65%。水利部门同步发力,组织大中型水库引水11亿立方米,调引黄河水支援旱区。

8月7日,随着冷空气南下,河南北部迎来降雨,平顶山、驻马店等地旱情初步缓和。但气象部门警告,降雨分布不均导致南部地区旱涝急转风险加剧,抗旱防汛需“两手抓”。

“这次旱情暴露出水利设施的短板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冯俊杰直言,河南地表水资源仅占全国4%,却承载着24%的粮食生产任务。他建议加快构建“天上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”三水联调体系,通过土壤墒情监测、作物需水模型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灌溉。

河南的抗旱保粮战役,牵动着全国粮食安全的神经。作为全国第二大产粮省,河南用不足全国1/16的耕地生产了近1/10的粮食,相当于为全国人均贡献95斤口粮。2024年,该省粮食总产量达1344亿斤,其中秋粮占比四成,是全年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
“粮食生产这个优势、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。”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嘱托,始终是中原大地的行动指南。近年来,河南通过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筑牢根基: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78%;培育出“中麦578”“郑单958”等突破性品种,良种覆盖率达97%;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%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.2个百分点。

在这场旱情中,科技力量再次显现威力。在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启停,每亩节水30%、节肥20%;在遂平县,无人机叶面肥喷施作业覆盖80%受旱地块,有效缓解作物水分胁迫。这些“五良融合”(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制)的实践,让河南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更具韧性。

旱情犹如一面镜子,既照见粮食安全的脆弱性,也折射出农业转型的紧迫性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关付新指出,随着气候变暖,我国种植北界年均北移50公里,二熟制、三熟制面积持续扩大。这为北方粮仓带来机遇,也对水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。

事实上,河南正在探索一条“抗旱能力提升+生产方式转型”的双轮驱动路径。一方面,通过气象水文动态追踪、分级预警系统实现救灾资源精准调度;另一方面,加快发展节水农业、智慧农业,推动粮食生产从“靠天吃饭”向“知天而作”转变。在中原农谷,阶梯式杂交育种技术将小麦抗旱性提升2个等级;在商丘市,数字农业平台整合土壤、气象、作物生长数据,为百万农户提供灌溉决策支持。

“粮食安全不是简单的产量数字,而是生产能力、储备能力、调控能力的综合体现。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重点建设30个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,打造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,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。

当最后一缕夕阳洒在玉米田上,抽水机的轰鸣声仍未停歇。一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的老农知道,这场与旱魃的较量远未结束。但他也坚信,只要机井里的水不断流,田埂上的脚步不停歇,中原粮仓的丰收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。从“中原粮仓”到“国人厨房”再到“世界餐桌”,河南的农业转型之路,始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。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,当每一粒粮食都关乎国计民生,这场抗旱保粮战役的价值早已超越地域局限——它既是1亿河南人民对“中国饭碗”的庄严承诺,也是农业大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。正如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所言: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,河南必须扛稳这个重任。”在这片承载着华夏文明希望的土地上,一场守护粮仓的接力赛正在持续,而每一滴汗水,都在为端牢中国饭碗写下新的注脚。

THE END